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卡拉斯伊丹镇的贝迪·马哈尔大院

作家: 莫伊兹·阿卜杜勒·马吉德 (翻译:裴道芳) - 发表于: 2020年08月17日 | ENG (English)

贝迪大院的中央庭院

卡拉斯伊丹(Kallar Syedan)是拉瓦尔品第的一个小镇,这里众多的历史遗迹,让人想起波托哈尔高原丰富的多宗教时期的那段历史。这些遗址中最著名的当属“贝迪大院”,也称“老人殿”。这是一座锡克教风格的宅邸,由当时著名的锡克商人和社区领袖巴巴卡姆·辛格·贝迪(Baba Khem Singh Bedi)建造。这座豪宅各方面保存相对完好,参观方便。老宅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参观者无不啧啧称赞。

巴巴卡姆·辛格·贝迪1832年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其血统可追溯到锡克教创始人巴巴大师•纳纳克(Baba Guru Nanak)。巴巴卡姆·辛格·贝迪的一生,因他对锡克教以及他对拉瓦尔品第市城市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而成为贝迪家族史上重要的人物。他是锡克教运动的辛格理事会(Singh Council)的创始人。锡克运动是在对殖民主义的担忧及殖民主义对锡克教带来威胁的历史背景下创立的。在积极致力于复兴该地区锡克教的同时,巴巴卡姆·辛格·贝迪还特别强调对人民进行教育的必要性。一些历史学家甚

提到,马哈拉贾·兰吉特·辛格(Maharaja Ranjit Singh)非常崇拜巴巴卡姆·辛格·贝迪(Baba Khem Singh Bedi),而且经常去拜访他,还把他的巨额财富归因于贝迪家族的庇佑。

16岁时,巴巴卡姆·辛格·贝迪的父亲去世,于是就和家人搬到了这座以水土含盐量高而命名的卡拉斯伊丹镇。在1857年爆发的宗教叛乱中,他为英国东印度公司英勇战斗,并协助镇压了后来发生的几次地方起义,从而赢得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信任。

巴巴卡姆·辛格·贝迪

由于效忠于东印度公司,这让贝迪成为了1893年旁遮普立法机构提名的第一批非官方成员之一,并在1898年被封为爵士。他用大英帝国给他的财富在拉瓦尔品第地区开办了50多所学校,用剩下的钱在村里修建了一座豪华舒适的宅邸。

虽然没有确切的建造日期可考,但据估计贝迪大院建于19世纪50年代左右。这座大院的主体由砂岩建造,并用石灰抹面。来自邻近阿托克镇的工匠和泥瓦匠被召集过来,他们精心制作,细心打造出了这幢有84个房间的四层建筑。这幢建筑不仅内部设计壮观,外面还建有果园、马厩和一个小动物园,动物园里饲养着珍稀动物。从楼顶可以俯瞰整个卡拉斯伊丹镇的全景。

锡克教建筑风格的阳台

这座建筑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至今看起来仍然很巧妙和得体,这就是它的锡克建筑风格和美丽的壁画。这里有典型的锡克建筑风格的阳台和华丽的圆顶,还有雕刻精美的大木门。保存完好的壁画大多出现在中央庭院的墙壁和柱子上。它们色彩丰富,主要以描绘锡克圣人、印度教诸神和穆斯林统治者为特色。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三大宗教在壁画上的集体存在是辛格理事会和平共处理论的最好证明。

巴巴大师•纳纳克的壁画艺术

据当地人说,1947年骚乱期间,这座豪宅是锡克教徒的主要避难所,旁遮普大约400-5000名锡克教徒曾经在这里避乱。锡克教徒离开后,这座宅邸变成了一所男子高中学校。最近由于担心建筑物主体结构可能会倒塌,为避免危及学生的安全,学校搬到了一栋新建的大楼里,贝迪•马哈尔大院也被清空了。但是,许多人都认为这座豪宅不应被拆除,而应被视为历史地标加以保护。

(左)穆斯林士兵、(右)锡克教男子

随着拉瓦尔品第开发署(RDA)开始承担起保护古建遗迹的责任,民众也开始利用社交媒体上向他们施压,要求开发署加强对贝迪大院的保护工作。贝迪大院这座建筑本身,以及它的壁画艺术,都可能会对未来研究波托哈尔高原的文化和宗教在长达数个世纪的历史岁月里如何和平共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