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马努尔·法蒂玛 (翻译:裴道芳) - 发表于: 2020年04月14日 | ENG (English)
巴基斯坦的流行音乐,有着很多种不同的演唱风格。但是,如果我们想要研究巴基斯坦流行音乐的历史,那就必须从了解歌星艾哈迈德·拉什迪(Ahmed Rushdi)开始。拉什迪在他长达20年的音乐生涯中,在电影、广播和电视上共演唱了900多首歌曲。他的事迹,激励着许多年轻人追随他的脚步投身流行音乐。在南亚流行音乐史上,拉什迪是最著名的回放歌手(译者注:关于“回放”一词,后文有解释。)之一,以其独具魅力的嗓音而闻名南亚歌坛。
赛义德·艾哈迈德·拉什迪,1934年4月11日出生于德干(Deccan)市海得拉巴(Hyderabad)的一个保守、传统的家庭。尽管他从未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但很小他就显示出歌唱方面的天赋。印巴分治后,他随家人迁往卡拉奇。在那里,拉什迪开始为儿童广播节目试镜。1954年,他为著名的儿童节目《儿童世界》录制了单曲《从班达尔到基马里》。
后来,拉什迪在荧幕上的歌唱和舞蹈也非常成功,但是他最出色的还是作为回放歌曲歌星的一面。回放,是一种较老式的唱法,由歌手预先录制一首歌,然后作为配音,由演员在电影中表演时通过对口型来播放。这种形式的假唱在南亚电影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需要歌手具备驾驭音乐,以及在不同情绪下演绎歌曲的能力。
拉什迪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中,表现和演绎出不同情感的特殊能力,使他成为许多导演和作曲家甄选歌手时的首选人物。有时,他甚至需要演唱两个对手戏的曲目,或者同一个角色的两个不同版本。除了会用英语和乌尔都语演唱以外,在拉什迪在职业生涯中,他还曾用旁遮普语、孟加拉语、信德语和古吉拉特语(Gujrati)演唱。
1966年,随着电影《阿玛恩》(Armaan)(1966)的上映,片中的插曲《可可柯丽娜》(Ko Ko Korina)成为巴基斯坦的第一首流行歌曲。这也标志着拉什迪与著名演员瓦希德·穆拉德(Waheed Murad)的成功合作。
拉什迪为巴基斯坦国内带来了迪斯科、爵士乐和流行乐。他演唱的流行乐曲,具有节奏快、轻松活泼、舞动自如的特点。流行歌手必须精通各种音乐,但流行乐并不同于东方古典音乐和加扎尔音乐(Ghazal)。当时与拉什迪齐名的是孟加拉语歌手鲁娜·莱拉,她因演唱《爱》(L.O.V.E)等歌曲而广受欢迎。1971年内战后,莱拉前往孟加拉国寻求发展,拉什迪继续在国内演唱回放歌曲。
那个时代的巴基斯坦,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很多人希望成为电影里演员所饰演的角色那样的人。60年代末70年代初,卡拉奇的基督教乐队在卡拉奇、达卡(Dhaka)和拉合尔的俱乐部和酒店大厅演奏爵士乐和流行音乐。他们表演用的歌曲或乐曲,要么是拉什迪的歌,要么是西方流行音乐。
但拉什迪并没有刻意避开加扎尔音乐和加瓦利斯(qawwalis)。他演唱的纳赛尔·图拉比(Naseer Turabi)和哈比卜·贾利布(Habib Jalib)的诗歌,就是采用的加扎尔形式,他还为贾利布的革命诗《我不接受》做宣传。实际上,有一段时间,他是歌唱界能用正确发音唱出《达玛当·马斯特·卡兰达》的唯一的一名歌手。
拉什迪晚年患有心脏病,但他不顾医生的警告,仍坚持唱歌。1983年拉什迪去世后,他事业上的最佳搭档、著名演员穆拉德曾在很多场合提及他们之间的完美合作,以此向这位合作伙伴致敬。但几个月后,穆拉德也与世长辞。拉什迪在他的有生之年,曾多次获奖。2003年,时任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Pervez Musharraf)因拉什迪对艺术的贡献,追授他以“杰出之星”荣誉奖。
艾哈迈德·拉什迪,是正在发展和改革道路上的巴基斯坦的形象代言。他的多才多艺,体现在音乐体裁上的多样性,以及他用歌声捕捉情感的能力,为他赢得了整个南亚的歌迷的尊重、钦佩与爱戴。《可可柯丽娜》仍然是每个巴基斯坦乐迷喜爱的经典之作,我们无法无视拉什迪对巴基斯坦流行文化所做出的贡献。这个有着魔法般嗓音的人,仍然吸粉无数,少长咸集。
1. 班达尔,基马里,是卡拉奇两个地区名,他们在地理位置上正好遥遥相对。
2. 加扎尔是种音乐形式,约公元1000年左右产生于波斯,14世纪从波斯进入到印度。有着很深的阿拉伯文化(尤其是苏菲禁欲神秘主义)的根基。是一种表达爱情的诗歌体裁,多采用拟人或暗喻的表现手法,来表达爱的情感和思绪。
3. 《达玛当·马斯特·卡兰达》是一首非常流行而又古老的苏菲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