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莫高窟与丝绸之路传奇

作家: 马努尔·法蒂玛 (翻译:裴道芳) - 发表于: 2020年11月18日 | ENG (English)

莫高窟开凿于唐代的一处洞窟

在中国甘肃省敦煌市郊,有一处独特的藏宝之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莫高窟,保存和收藏了世界上数量最大,也是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珍品。莫高窟不仅反映了佛教丰富的历史,而且集佛教艺术之大成,同时还是丝绸之路上最早的艺术和文化交流的实证。

莫高窟入口

干沙漠和戈壁沙漠分为南北两路。这两条路的沿线都有绿洲城镇,商旅们往往会在这些地方停下来休息或补充给养。敦煌就是这些绿洲城镇中的一个,它是丝绸之路南北线交汇的地点,也是一处军事重镇。途径敦煌的商人往往会把旅行途中携带的,或从家乡带来的物品留在这里。留在敦煌的不仅有有形的物质上的东西,还包括意识上的宗教和文化的观念。

例如,佛教起源于印度,它在亚洲的传播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丝绸之路。而像莫高窟这样的宗教场所对于商旅们来说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商人们可以在这里向佛祖祈愿,希望佛祖保佑他们平安穿越沙漠,或者来对佛祖表示感谢,感谢佛祖庇佑他们探险成功。

根据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说法,莫高窟开凿工程始于公元4世纪,后一直持续到公元14世纪。据说,公元前366年一位名叫乐尊(Le Zun)的僧人路过此地,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并在洞窟内的墙壁上绘上佛的画像。莫高窟也因此被称为“千佛洞”。

莫高窟内的壁画

这些洞窟都是人工挖掘的,艺术家在洞窟的墙壁上作画时必须适应岩层不断变化的性质特征,使用的油漆是用磨碎的矿物制成。最大的雕像有34.5米高,而最小的只有2厘米高。这里保存有最重要的文物——佛教的《金刚经》(公元868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书籍之一。

印度教对莫高窟壁画的影响

这些壁画主要反映的是佛家宗教艺术,但也同样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如何影响了佛教艺术。每幅壁画都有其目的所在,有帮助人们冥想的,有展示精神超越的视觉表现的,还有教导人们修习佛教的,各不相同。但是,考古学家注意到这些石窟里的人物画像与丝绸之路上的商旅的联系更为密切。这些人物有红头发、长鼻子的中亚商人、身着长袍的印度僧侣和在土地上耕作的中国农民。这些壁画作品大部分完成于唐朝(公元618-907年),它们将当时中国和中亚的彩绘图案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敦煌风格。

当陆上丝绸之路被弃用,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时,这些石窟与丝绸之路的联系开始疏离,同时伊斯兰教在中亚开始崛起,不久就盖过了佛教传播的势头。为躲避战乱,商旅们将那些珍贵的古老佛经和绘画藏在了其中一处石窟的壁画后面。这些经文和画作在1900年被一位名叫王圆箓的道士发现,这就是有名的“藏经洞”。“藏经洞”被发现后又过了七年,丝绸之路历史学家英国人奥莱尔·斯坦因(Aurel Stein)和他同时代的法国人伯希和(Paul Pelliot)开始研究、收集和收藏这些珍贵文物。

道士王圆箓

莫高窟现有735个石窟,其中492个石窟内仍存有壁画和彩塑。虽然石窟外壁上的彩绘已被侵蚀,但内壁的彩绘仍然保存完好。考虑到要保护这些精致而又娇贵的壁画不受空气中水分和二氧化碳的影响,为了限制参观的人数,莫高窟的门票价格定得很高。

伯希和在研究经文手稿,1908年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解释说,这些洞窟就像浓缩了丝绸之路历史的时间胶囊。确实,莫高窟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它向世人展示了思想和观念如何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它塑造了人们在未来几个世纪的精神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