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韦黎明 - 发表于: 2013年10月15日 | ENG (English)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州,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公元7世纪时,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称其为“吐蕃”。元朝中央政府在吐蕃地区建制驻军,分封文武官吏,西藏地区自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藏族人口数为628.2817人。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三种主要方言。藏文系参照梵文某些字体于公元7世纪前期创制,经过三次修订发展而来,为自左向右横写的拼音文字,通用至今。藏族信奉藏传佛教,寺庙遍及西藏各地,不少节日均与宗教有关。藏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俗节日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很多至今保留比较完整。
藏历的正式使用,是在980多年前,即公元1027年开始的。据文字记载,公元前100多年前西藏便有自己的历算法,称为苯教历法。以后,随着藏地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藏族历算法不断完善和发展。从宋代开始,藏历与农历逐步统一,到了八思巴(1235或1239—1280)的萨迦王朝统治全藏时完全成熟,过年的仪式也固定下来,一直沿袭到现在。藏历用十二地支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配以五行木、火、土、金、水来纪年。例如,2009年称做土牛年,2010年称做铁虎年。以公历计算,藏历新年和汉族春节时间相近,2009年藏历新年比春节延后十天左右。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藏历年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就开始准备,家家户户除置办年货外,要制作一个名叫“切玛”的五谷斗,即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在木盒左右分别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还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种子,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两寸长的青苗。为展示自己的勤劳、智慧和热情,各家妇女会精心制作一种酥油的面食,名叫“卡赛”,有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涂以颜料,裹以砂糖,既是装饰神案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除夕这天要打扫卫生,给窗户门楣换上新布帘,在房顶插上簇新的经幡,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出象征永恒的符号。入夜,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古突”,类似汉族新年的团圆饭。
“古突”是在面疙瘩里分别包进石头、羊毛、辣椒、木炭、硬币等物品。谁吃到什么就表示此人来年的命运和心地怎么样。石头代表心狠,羊毛代表心软,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饶人,硬币预示财运亨通。大年初一这天,藏民一般都闭门谢客。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开始串门拜年,互献哈达,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街头和村子里,人们还举行群众性的歌舞和藏戏演出活动。正月十五,大部分藏区都要进行宗教法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