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扑“面”而来的新疆气息

作家: 王素芬 - 发表于: 2018å¹´05月22æ—¥ | ENG (English)

扑“面”而来的新疆气息

 Model of a Naan Maker

胡子花白的鼓手闭紧眼旁若无人地敲鼓、高歌,刚出坑的热馕被高高挂起当作招牌,拄着拐杖、戴着巴旦木花帽的白须长者垂首沉思着……这个生动的场景,是一幅面塑作品。作品尺幅不大,不过一二十厘米高的人物,眼神、表情、手势,却颇具神韵,将生活的场景演绎得惟妙惟肖。作品中那浓郁的中国新疆气息扑面而来。

作者那鼎浩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乌鲁木齐人,面塑传承自母亲的技艺,而新疆元素则是他儿时在二道桥的所见所闻。作为一个用面塑讲述新疆故事的艺术家,他说:“旧时,面塑艺人担着箱子走街串巷捏小面人。现在,我所考虑的是将这门艺术在延续的同时,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那鼎浩的母亲马英杰是山东青岛人,幼时家中开了间点心店。逢年过节,母亲喜欢做些小面花,如金鱼、蟾蜍、仕女、铜锁等。上世纪60年代,马英杰来到新疆工作后,闲时还是坚持捏几件小作品。那鼎浩非常痴迷,自小就喜欢围在母亲跟前,学捏面花。

Model of an old man

如今,年逾古稀的母亲仍是那鼎浩的良师益友,工作室中一直保留着母亲制作的玫瑰花,那花瓣薄如蝉翼、色彩娇艳,极为逼真。那鼎浩说:“母亲的作品朴实传统,用色大胆,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有未经雕琢之美。她不时到我工作室转转,在肯定作品的同时,瞧着哪儿不妥,会捏两把、改一改。”

“钟爱新疆元素,是因为我从小生活于此,来源于生活的元素,骨子里都觉得亲切。”小时候,每逢寒暑假那鼎浩就到乌鲁木齐市和平南路的叔叔家玩,天天泡在二道桥,二道桥商贩的动作神态都印在了他的脑海中。所以他的面塑作品自然而然地带入了这些元素场景。

2011年,在乌鲁木齐的一家维吾尔风情宴会厅里,那鼎浩见到了哈孜·è‰¾ä¹°æçš„油画《木卡姆》复制品,立刻被画面上演奏者如痴如醉的神情抓住了,他当即决定要将这些人物用面塑“再现”出来。历时半年,他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作品呈现出来后获得了诸多赞誉,并斩获多项大奖。

“那老师,我找到人生的方向了!”当一名学生在学习面塑后兴冲冲地告诉那鼎浩时,他心里很欣慰——面塑艺术在新疆落地生根了。

这名来自喀什的学生叫尼亚孜·çŽ‰ç´ ç”«ï¼Œå¤§å­¦å­¦çš„是财会专业。2014年在7坊街看到那鼎浩的面塑作品后就迷上了面塑。他托人想拜师,那鼎浩觉得他没有美术基础,学起来会吃力,有点顾虑。没想到这个零基础的学生有毅力,进步也很快,现在创作的面塑作品,虽然在表现技法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却个个活灵活现,富有生命力。

那鼎浩前后收了近20名弟子,由弟子再培训的学生不计其数。那鼎浩和3名弟子多次走进社区、学校、乡村,现场传授面塑技艺,传播面塑文化。那鼎浩认为“非遗传承应从孩子抓起”,在他的推荐下,尼亚孜·çŽ‰ç´ ç”«åœ¨ä¹Œé²æœ¨é½å¸‚文化馆常年为儿童进行面塑培训。

如今,那鼎浩在乌鲁木齐的7坊街、幸福路、铁路局都有工作室。一些在中国内地销售新疆玉器的店家,喜欢将他的作品陈列在展柜间,以浓郁的新疆元素烘托出新疆味道。

2014年,那鼎浩被评为新疆面塑艺术的非遗传承人;2016年,他的作品《幸福时光》《天山欢歌》两件作品入选“新疆礼物”;他开发设计的新产品“新疆老巴扎”主题的书签、明信片,获得了2017新疆首届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银奖……

 











参议员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 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 在 1947 年 10 月 27 日印度占领克什米尔黑色日发表的视频致辞,当时印度军队非法强行占领克什米尔,并声称拥有一份欺诈性的“加入书”,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拉斯泰尔·兰姆 阿拉斯泰尔·兰姆 记录的这一文书根本不存在!克什米尔和巴勒斯坦是非法占领和持续抵抗镇压的例子!克什米尔和巴勒斯坦有很多共同点:都遭受外国列强的残酷军事占领;都面临本土的、民众的、自发的、广泛的抵抗和起义;都违反尚未执行的联合国决议;都两国都见证了人口平衡的试图改变,都面临着将强奸作为战争武器的情况,都证明了西方列强在人权和基本权利方面的双重标准和虚伪性,而且这两场冲突都含有种族主义和在南亚和中东这两个地区,尽管持久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仍然难以实现,但在这些问题按照民众愿望得到解决之前,仇视伊斯兰教的现象仍然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