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马努尔·法蒂玛(翻译:裴道芳) - 发表于: 2020年07月28日 | ENG (English)
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和中亚帝国的贸易通道,其历史跨越数百年之久。丝绸之路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广州,然后一直为世人沿用至18世纪。丝绸之路不再被世人视为一个仅能了解中国历史的途径,而是作为更广泛地了解全球政治如何经历历史演变的一种方式。为庆祝和纪念丝绸之路的发现、发展的历史,中国丝绸博物馆特举办了“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专题展览。
1992年2月,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中国丝绸博物馆(CNSM)宣告成立。它是中国最早的国家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的目的是研究、保存和展示中国的纺织品,而纺织品中则以丝绸为主。由于大部分古代丝绸都是在丝绸之路沿线发现和发掘出来的,因此丝绸之路也在博物馆的研究范畴之内。
这次展览的主要关注点是丝绸之路的形成过程,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联系。谈到丝绸之路的缘起,就必须要提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他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一词。后来,他的学生斯文·哈丁(Sven Hardin)组织发起了“丝绸之路”的第一次探险之旅。而这条路线最早的起源,则要追溯到公元前138年,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2014年丝绸之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展览的前半部分集中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各条贸易路线和商品交易情况。其实在丝绸之路之前,各国之间已经有小规模的民间贸易往来,而丝绸之路的连通,则建立起了官方的贸易和商业网。展出的竹简文献和大量资料中,记载了这条商路上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情况。
这一部分展出内容还介绍了传教士以及以著名探险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利玛窦(Matteo Ricci)为代表的探险之旅。正是在丝绸之路上出现了第一批现代外交,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联姻、物物交换和条约签署开始逐渐频繁起来。
展览的后半部分则着眼于19世纪和20世纪历史学家发掘和研究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当一份后来被称为“鲍尔(Bower)文书”的手稿意外地在新疆库车出现之后,为寻找和发掘丝绸之路的历史证据,全世界掀起了一股环绕塔里木盆地考古考察的浪潮。考古发掘有许多国家参与,其中当然包括中国。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丝绸之路”一词已经因沿线各国的共同合作和友好交流而为全世界所知晓。
中国丝绸博物馆最新展出的展品中有100多件丝绸之路出土的珍贵文物,其中的20件文物是首次亮相。最引人注目的是纪念古希腊神灵的金盘、带有中西图案的工艺品和丝绸服装。通过这些展品,人们可以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往来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变化。
丝绸之路的发掘工作从1990年至1995年间开始,到今天已历时近30年。在30周年纪念到来之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中国丝绸博物馆建起了丝绸之路的数字档案馆。一位参加过多次丝绸之路探险发掘活动的南京大学学者刘英胜(音译)评论说,丝绸之路把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范围内,极大地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丝绸之路表明,古代帝国之间的多方合作、理解与包容、互相学习以及贸易往来都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这条商路了解得越多,我们就越能理解从商业到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广泛关系。随着国际展览和文物的数字化,中国丝绸博物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丝绸之路如何影响世界各地,在新的技术层面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 个叫鲍尔的英国军官,在新疆无意中从两个维族农民手中买下了几页写有特殊文字的桦树皮,后来,经证实这桦树皮是用婆罗迷字母书写的古代印度梵语,内容是有关医药方面的,时间发生在公元4世纪。
2. 景教,即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起源于今叙利亚,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教派。景教可能于6世纪初便已进入北魏洛阳,在唐代正式传入中国,被视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基督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