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中国哈萨克族

作家: 崔延虎 楼皓 - 发表于: 2012年7月30日 | ENG (English)

哈萨克族的先民很早就生息在古代新疆北部及中亚草原,有着悠久的游牧历史与文化。今天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新疆哈萨克族人口为140多万 。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哈萨克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哈萨克先民曾使用过鄂尔浑——叶尼塞文、回鹘文。伊斯兰教传入后,接受了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至今。

哈萨克族的婚姻上实行一夫一妻制。在新疆,哈萨克男女青年若是在一个氏族内的,则不准结婚,无论男女必须是和氏族外的人结婚。而各大的部落之间可以通婚,但必需超过7代以上才可以通婚,同时联姻的人还必需7代相隔,哈萨克人认为7代之内是骨肉至亲,他们之间是不能通婚的。这种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风俗,一直保持到今天。

毡房是游牧的哈萨克人最主要的住房,哈萨克语称“宇”,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哈萨克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讲究,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毡房由房围、房杆、顶圈、房毡、房门等组成。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通常毡房有三米高,面积约二三十平方米。毡房内布置有一定的规矩,分成住宿和放物品两大部分。房正中对着天窗安设火塘或铁炉,毡房前半部铺有地毯。毡房是哈萨克族活动的重要场所。  
    
乘骑是哈萨克族的主要交通工具。哈萨克牧民离不开马,他们有句谚语说:“马是哈萨克人的翅膀”。哈萨克牧民运输则主要靠牛车和骆驼。

作为游牧民族的哈萨克族,其饮食习惯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畜牧业紧密相关,他们的饮食以肉、奶、茶、面等为主。肉食占有较大比重。

奶制品的种类主要有鲜奶子、酸奶子、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酥酪、奶糕、马奶子等等。哈萨克族以肉食为主,摄入动物较多,加之所处之地夏季干热、冬季寒冷,因而饮茶成为哈萨克族的习惯。哈萨克牧民中有“宁可一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甚至认为“无茶则病”。
哈萨克族的面制食品主要有:馕(面饼),面条、面片,是用手工擀制,分肉面和奶子面、 “包尔沙克”(菱形或圆形面制油炸餜)、油饼等。

哈萨克人在吃肉食时讲究礼仪,如在吃手抓羊肉,要重新铺上干净的餐布,主人把肉盛在大盘内端来。把盛有羊头、臀部肉、肋条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羊肉中的12部位的肉,应该分配给什么客人是有一定规矩的。

哈萨克人服饰带有浓郁的草原畜牧生活的特征。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哈萨克族男子喜欢穿棉毛衣裤,喜欢以条绒、华达呢等作衣料。颜色上多选用黑色、咖啡色等深色。冬季主要穿皮大衣、皮裤。选材以羊皮为主,也用狼皮、狐狸皮或其他珍贵兽皮。衬衣多为高领,上绣花边。衬衣外套坎肩,坎肩上穿短衣,有时还再套“袷袢”(大衣或是外衣)。裘皮大衣有两种,一种叫“托尼”(不挂布面的衣服),另一种叫“依什克”(挂布面的衣服),另外还有一种用驼毛和羊毛絮里的大衣,叫“库普”。

哈萨克族男子喜欢扎一条牛皮制成的腰带,腰带上镶嵌有金、银、宝石等各种装饰品,腰带右侧佩有精美的刀鞘,内插腰刀,以备随时使用。冬季,男人则要戴“吐马克”(皮帽)或“库拉帕热”(三叶帽)两种不同的皮帽子。

哈萨克族妇女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她们根据年龄选择不同的样式。年轻的姑娘喜欢穿连衣裙,裙袖有美丽的绣花,裙摆阔大自然成褶。上身外套紧身坎肩,坎肩上绣有美丽的图案并缀有五颜六色的饰品,未出嫁的姑娘头上戴的是“塔合亚”(戴枭羽毛的花帽)、“别尔克”或“特特尔”。未婚少女喜爱在发辫上别上发带。若是成婚新娘则从结婚那天起要穿一年的“结列克”。“结列克”为红绸制作,帽子和衣服连在一起,很容易让人识别出来。哈萨克族妇女还喜欢戴长头巾,戴耳坠、手镯、项链、戒指等装饰品。男女都穿长筒马靴,有的还要套上“开布斯”(套鞋),这种装饰非常适合于牧区。的腰带多用大红或紫红布制作,喜戴戒指、耳环、手镯等。

在接受伊斯兰教之前,哈萨克先民的传统节日是“诺吾鲁孜”节,流传至今。哈萨克语“诺吾鲁孜”意即辞旧迎新。为了欢度节日,家家户户在节前都清扫屋内外,修整棚圈,准备过节食品。节日的食品主要用大米、小米、小麦、面粉、奶酪、盐、肉等七种食品做的“诺吾鲁孜饭”。节日这一天,人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地走家串村,互相拜年。拜年时,宾主互相拥抱,祝贺新年,一起吃“诺吾鲁孜饭”,坐在首席的长者会讲一连串的祝福词,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会得到好运。
   
中国哈萨克族 (2)

中国哈萨克族有许多精湛的传统的工艺品,其内容丰富多彩,在内容上有刺绣品、骨制品、桦树皮制品、马鞍具制作、木器制作、乐器制作、皮革制品、银质首饰、铁制品、花毡制作、服饰、彩色羊毛编织、芨芨草帘编制等。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哈萨克族的刺绣,刺绣是哈萨克族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在哈萨克族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在他们的服饰、鞋帽、床上用品、毡房内的装饰用品等都有哈萨克族妇女的精湛绣品,她们用自己的灵巧的手把生活点缀地更加艺术、更加绚丽。哈萨克族是一个热爱艺术的民族,并富有艺术的天赋,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她们仔细观察身边的雪峰、清泉、草原、花卉、牛羊、骏马以及天鹅等,一切美的东西皆成为他创作的题材和进行创作的灵感,她们创作了以牛角、羊角、鹿角的变形图案,成为哈萨克族民间图案的主题,被装饰在花毡、壁挂、马鞍、毡房、布带、羊毛编织带、服饰上,成为哈萨克族的一种象征,
另外,在哈萨克族的马鞍具上,十分讲究装饰,用银、铜、玛瑙、宝石镶嵌在马鞍上,成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在各种木质的餐具上,也讲究造型和使用哈萨克图案,使其成为一件艺术品。
哈萨克族还有制作精美的众多冬布拉、“霍布孜”、谢勒铁尔、萨孜、节特根、皮克里等十多种古老的乐器;还有具有草原文化特色的骨制品、银质首饰、桦树皮的工艺品等,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哈萨克族人民的聪敏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创造出的艺术精品,成为哈萨克族人民的宝贵财富。

新疆哈萨克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文体活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叙事长诗、爱情长诗、民歌、谚语等,其中尤以长诗所占地位突出。据统计、哈萨克族约有200多部长诗,代表作如《英雄塔尔根》、《阿勒帕米斯》等。史诗有《萨里海与萨曼》、《阿尔卡勒克英雄》等。哈萨克族爱好音乐,能歌善舞。其主要的文化和体育活动有:“传统对唱”、“阿肯对唱”的“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文化的瑰宝 ,阿依特斯表现内容广泛,涉及到人与自然界的斗争、部落斗争、伦理是非、妇女追求平等、传授历史、传授技艺、表达爱情、歌颂故土山川、赞美英雄人物、赞美家乡等。新疆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哈萨克人的体育活动十分丰富,特别是和马有关体育项目更加多,如马背上的摔跤、姑娘追、叼羊 、赛马、马上角力、马背上拔河等,这些活动都十分精彩、激烈,富有刺激性,成为哈萨克族节庆的主要娱乐活动。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新疆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新疆哈萨克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牧民定居下来,许多人迁入了城镇,新疆哈萨克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
 











参议员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 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 在 1947 年 10 月 27 日印度占领克什米尔黑色日发表的视频致辞,当时印度军队非法强行占领克什米尔,并声称拥有一份欺诈性的“加入书”,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拉斯泰尔·兰姆 阿拉斯泰尔·兰姆 记录的这一文书根本不存在!克什米尔和巴勒斯坦是非法占领和持续抵抗镇压的例子!克什米尔和巴勒斯坦有很多共同点:都遭受外国列强的残酷军事占领;都面临本土的、民众的、自发的、广泛的抵抗和起义;都违反尚未执行的联合国决议;都两国都见证了人口平衡的试图改变,都面临着将强奸作为战争武器的情况,都证明了西方列强在人权和基本权利方面的双重标准和虚伪性,而且这两场冲突都含有种族主义和在南亚和中东这两个地区,尽管持久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仍然难以实现,但在这些问题按照民众愿望得到解决之前,仇视伊斯兰教的现象仍然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