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哈龙·舒艾布 (翻译:裴道芳) - 发表于: 2020年11月17日 | ENG (English)
公元七世纪,一位中国的佛教高僧、学者、旅行家和翻译家玄奘到印度游学,在他的游记中提到了法拉那(Falana)西部边境一处名为基江那(Ki Jiang na)的地方,即今天的开伯尔-普什图省的班努地区(Bannu)。历史记载认为,这个基江那也就是今天的皮申镇(Pishin),它在俾路支省约占7819平方公里。人们在谈到俾路支省历史上的重要城镇时,常常把皮申镇给忽略掉。尽管如此,该镇在俾路支省的近现代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到这里来旅游的游客们往往被它多样的气候和当地社区居民融洽的生活环境所吸引。
奘将基江那描述为一个位于高山下山谷中的村庄。根据一些阿拉伯历史学家的文献记载,皮申是位于木尔坦(Multan)和喀布尔(Kabul)之间的一个小镇。即使是在今天,皮申仍然处在连接奎达(Quetta)(译者注:俾路支省省会)和阿富汗的干道上。据说,皮申这个名字是以神话中图兰(Turan)皇帝阿夫拉西亚布(Afrasiab)的儿子的名字命名的。
1839年,英军首次占领皮申镇,后又于1875年再次占领这一地区。由于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英军把这里作为军民两用的一个基地和站点。巴基斯坦建国后直至1975年,皮申一直属于奎达市的一个区。
今天的皮申成为了奎达以北高速公路旁的一个镇,这里聚居着众多小部落的社区居民。一条穿过皮申镇的干道公路和一条铁路将奎达市和靠近阿富汗边境的商业城镇查曼(Chaman)连接起来。据估计,目前居住在皮申地区的人口已经超过了70万,但实际数字可能会更大一些,主要是因为在这里生活着的还有相当数量的阿富汗难民。
皮申地区海拔约1317至1676米(4500至5500英尺),由北部托巴-卡卡尔(Toba Kakar)山脉包围的一系列狭长山谷组成。像大多数拥有游牧历史、依赖贸易路线为生的城镇一样,贸易和运输业是皮申的经济支柱。这个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土豆、葡萄、苹果、杏和桃。
有一条大河——洛拉河——发源于皮申这里,最终流入阿富汗境内。洛拉河是春季积雪消融后形成的,它的支流是皮申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地的灌溉水源。这里的山区有可供开采的煤炭资源,人们在这里的煤矿上工作,丘陵地带随处可见放牧的绵羊和山羊。 “兰地”(Landhi),当地一种独特的腌制整羊或羊肉的方法,作为地方特色备受人们喜爱。
这里大多数人讲普什图语,他们或属于卡卡尔(Kakar)部落,或塔林(Tarin)或赛义德(Syed)或阿查克扎伊(Achakzai)部落。实际上,皮申镇是这一带最大的普什图部落聚居地。尽管地处偏远,但这里出了一些在巴基斯坦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比如卡齐·穆罕默德·埃萨(Qazi Muhammad Essa),他是伟大领袖真纳国父的亲密战友,常伴在国父左右。
巴基斯坦著名外交官、前巴基斯坦驻美大使杰汉吉尔·阿什拉夫·卡齐(Jehangir Ashraf Qazi),其籍贯也是皮申镇。他的父亲卡齐·穆罕默德·穆萨,母亲是爱尔兰人詹妮弗·穆萨。父母在婚后就定居在皮申,当地人非常喜欢和尊敬他的母亲詹妮弗·穆萨,把这个爱尔兰媳妇当成本族人一样,还亲昵地称呼她为“詹妮弗妈妈”,以此来感谢她对当地慈善事业的奉献,尤其是在发展女性教育上所做的工作。
皮申的地形地貌十分的崎岖不平,这一点既引人瞩目又令人敬畏。当地一首古老的战时民谣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大山是我们天然的堡垒;巍峨的山峰胜过任何军队;高地就是我们并肩作战的战友;无路无径的峡谷啊,是我们的朋友;山涧里流淌着我们的饮用水;荆棘丛生的灌木是我们的行军床;我们头枕着的是脚下的这片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