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马努尔·法蒂玛 (翻译:裴道芳) - 发表于: 2021年04月21日 | ENG (English)
中国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景观和建筑奇迹。尽管有一些也历史悠久,引人入胜,但并没有受到人们太多的关注。距离香港仅有几个小时车程的广州城郊外,有个盛产水稻地方叫做开平,那里就是这样的一处所在。
开平最显著的特点是那里的碉楼。开平碉楼建于20世纪初,是为了防御土匪而建造成的具备多层防卫功能的房屋。虽然碉楼因其独特的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而于200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目录,但与中国其他著名景点相比,这里的游客并不多。碉楼华丽的西式建筑在葱郁的绿色稻田中显得格外醒目,让人看一眼就能为之着迷。
开平镇在历史上经历过鸦片战争、台北叛乱和红巾军起义这些动乱。在20世纪初,这里治安管理混乱,社会动荡,导致土匪犯罪活动猖獗,抢劫和绑架事件时有发生。
为求自保,村民们自己动手建造了碉堡式的房屋,用来抵御匪徒袭击或洪水侵袭。这些建筑按功能大体上可分三类:由若干户人家集资共同兴建,每户分一间的临时避难所叫做众楼;由富裕人家独资建造的住宅防御工事叫做居楼;由村集体建造的瞭望塔叫做更楼。这些碉楼大多采用夯土块和混凝土建造,最古老的碉楼“迎龙楼”建于明朝(1368年-1644年),而最高的碉楼“瑞石楼”建于1921年,楼高9层。
这些碉楼最有趣的地方是它们在建筑形式和风格上的多样化。开平村民大多是定居在东南亚、北美和澳大利亚的侨民,他们把在海外挣到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用于修建房屋。他们回乡后或者寄钱给家人建房的同时,也带回了西式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建设家乡新家园的灵感。
大多数碉楼都有塔楼和立柱,很像欧洲的公寓楼。有一些碉楼则在设计和装饰上受到穆斯林、希腊和拜占庭风格的启发和影响。就连香港的建筑艺术风格也对开平碉楼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因为香港是侨民从东方进入西方和从西方返回中国时的门户。碉楼的顶部总是刻着一个非常吉祥的楼名,人们相信这会给主人带来好运,使家族得以繁荣富裕。
开平现存有大约1800座碉楼,他们保留了原有的面貌。其中保存最完好、参观人数最多的碉楼是位于开平北一巷区的“立园”。立园建于1936年,由富商谢伟利(音译)建造,由一个吊楼、六栋别墅、两个花园组成。园内还有运河、小桥和巨大的鸟笼。立园里可见许多西方建筑元素,如下水槽、冲水马桶、大理石瓷砖和壁炉等。
然而,无论防御工事有多高,武器防御装备有多精良,土匪的劫掠活动依然存在。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该地区的社会治安问题才得以解决,村民建造碉楼的需求也就变得多余了。
如今,很多碉楼被废弃了,有的用作谷仓,或者干脆保留下来用作旅游景点。近年来,中国政府鼓励保护碉楼,因为碉楼建筑本身坚固,保存得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它记载和反映了开平侨民的那段历史。
开平碉楼,是开平村民创造的迷人建筑奇观,西方建筑艺术风格和当地乡村建设的需要在这里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开平碉楼的建筑鼎盛时期,它们是村民的财富以及面临危险时村民们的社会凝聚力的见证。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国际游客的开放,像开平这样的地方非常值得各国游客去探索、去参观,因为它们展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对话的历史,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对外开放旅游也具有同样的意义,道理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