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网上文化杂志



人物:采访王茜婷 二

作家: 艾扎.阿扎姆 - 发表于: 2012年10月15日, | ENG (English)

人物:采访王茜婷 二

对穆萨拉特而言,适应巴基斯坦的生活非常顺利。虽然刚开始因为就她孤身一人来这儿有时候会想家,但她很快熟悉了这座之前就略有了解的城市。她得到一些朋友的帮助,还有无私的邻居,“他们会经常邀请我一起吃饭,我还受邀去参加了一两场当地婚礼。”她说在一个陌生地方的初期生活中所有事情都令她十分满意。

穆萨拉特的乌尔都语知识让她拥有很多外国人都不具备的优势。她自己也承认,这让她与当地人的交流更为深入,进一步丰富了她的经历;尤其是在工作中更是获益匪浅,她的工作涉及到大量出差和跟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见面,从国家元首到小山村的学童。

因工作需要,她去过不少城市:包括DI汗,奎塔,吉尔吉特,洪扎,穆扎法格尔,穆扎法拉巴德和斯瓦特等。“尤其是喀喇昆仑公路我跑了很多次,”她说。在斯瓦特,她参观了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资助向斯瓦特青年一代提供宗教教育和培训的“萨巴文”(启明)学校。在拉瓦尔品第,她参观了一个部队医院,见到了在与武装分子冲突中受伤的人们。不过她还是觉得奎塔最为迷人,即使军车和直升机的贴身保护一直营造出无形的紧张气氛。“军队为该地区发展所做的努力令人钦佩。”这些经历让她深入了解到这个国家在反恐战争所做出的牺牲。

穆萨拉特每天的工作包括写一些新的见闻,向北京总部发送定期报道,她还用乌尔都语播报了大量广播。除此之外,她还负责伊斯兰堡CRI孔子课堂,孔子课堂是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机构。CRI正与信德省政府合作在2013年之后在学校里开设汉语必修课;还组织了汉语教师来巴基斯坦并捐赠了一批书给巴基斯坦国立图书馆。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巴基斯坦活跃已经50多年,广播覆盖五个城市。广播内容涵盖巴中关系的方方面面,它以超过3000万的巴基斯坦听众对节目的来电或来信定期反馈而自豪。CRI的一个主要任务是通过展现巴基斯坦正面形象的事件和信息来抵制西方媒体对巴基斯坦的负面报道,告诉世界人民他们从西方媒体上看到的都是不完整的画面。巴基斯坦所有的CRI员工都是中国人,但在中国雇佣了大量的巴基斯坦人。这些年,CRI计划实现24小时广播。

穆萨拉特的乌尔都语在工作之外也派上了用场,有一次还帮她摆脱了一次困境。她记得在这儿初次去参加驾驶证考试时,她差点没过,因为她的车撞到了红色的交通锥。但是她很快便跟她身边的考官聊了起来,解释她最近刚来这儿,想为中巴友谊做贡献。考官听到她说乌尔都语十分惊喜,又给了她一次机会。

会说乌尔都语对买东西也很有帮助。“因为在讨价还价的时候太有用了!”她笑道。她最喜欢的服饰都是像Khaadi, Generation, Gul Ahmed 和Chen One等这些流行品牌。“我喜爱这里的时尚,巴基斯坦服饰很漂亮!”甚至当她要回中国时她仍然还在买巴基斯坦衣服。“我丈夫说我在中国穿不上,我也这么认为,”她承认道,“但它们确实太漂亮了,我忍不住。”

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