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文 冯阳 - 发表于: 2015年01月09日 | ENG (English)
在很多人眼中,到了丽江古域,离“香格里拉”就不远了。
1933年,“香格里拉”出现在英国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那是一个人神共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方。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灵感,来自于他人对中国西南部的种种描绘。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最初,它只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集市。大概在800多年前,古城开始营建。数百年间,这里商旅往来,店铺林立。如今,在3.8平方公里的古城内,6000多户人家中,还有不少人做着和祖辈一样的事,制作铜银器,加工皮毛,开客栈,设店铺,等等。
走在城中,一抬脚,便感觉到它的古朴。路面铺着石板,湿湿的,亮亮的,有着天然的花纹,当地人称之为五花石。铺石的目的,一是保护路面,因为马帮往来不绝;二是方便居民生活,晴不扬尘,雨不积水。如今,石板路面已印痕累累,深浅不匀,都是当年人马践踏留下的痕迹。
和中国其他古城不一样,丽江古城没有城墙,也不讲究什么中轴对称、井然有序。远方古道、乡间小路自四面八方赶来,与城市的支巷接上头;支巷又投奔于4条主街,在主街的中心空出一个广场;最后,主街又汇于一个四五百平方米的方形广场,这就是四方街,当年最繁华的集贸地。街巷曲曲折折,两旁是土木或砖木结构的民居。丽江古城的布局就这样自然、平和而宁静。
古城内的民居,最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即主房一坊,左右厢房二坊,加上主房对面的照壁,合围成一个三合院。每坊皆三间两层;正坊多朝南,主要供长辈居住;东西二坊则居住着下辈。另外一种民居也很典型,它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四坊房屋组成,合围成一个四合院,除中间一个大天井外,四角还各有一个小天井。当地人称之为“四合五天井”。庭院内,以鹅卵石、五花石等铺地,图案根据庭院大小或主人喜好而定。
如果说,古道与民居让丽江变得古朴而久远,那么雪山与流水,则将人与天地拉近了。在丽江古城,一抬头可见到玉龙雪山,山峰终年积雪,亮晶晶的。古城之水主要源自黑龙潭,泉水自山间流出,在此聚为一潭,继而分为三支,再散为支流,与条条街巷形影相随。有的甚至钻墙过壁,到百姓家里打个照面,又匆匆而去。河宽者三五米,渠窄者不足1米,且大都不深,但水流清澈而鲜活,显得非常充盈。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潺潺水声,特别是夜晚,仿佛置身山泉林下。有了水,古城一下子有了灵韵,人也有了净化的感觉,顿觉得离世俗远了。
古城音容,在古道,在小桥,在流水;古城魂魄,则在人家。
丽江古城内的居民,多为纳西族。他们的先民崇尚自然,视许多飞禽走兽为灵异之物。古老的东巴经说,人与自然之神“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署”分管山林河湖、野生动物。最初他们相安无事,后来人有了贪婪之心,毁坏森林,污染水源,捕杀野生动物。“署”很生气,对人进行报复,于是人间有了病痛,有了洪水、地震之类的灾害。所以人每年要有一次祭“署”,祈求免灾赐福。
“署”就居住在水的源头。纳西人绝对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甚至禁忌在水源处高声喧哗。古城内外,有很多以前立下的石碑,上面刻着乡规民约,要求人们善待山、树、水等等。
古城内有多处水井,常常是一井分三眼,三眼相连,依次为饮用水、洗菜用水和洗涤用水。一些井旁还有小碗,路人可自取自饮,古城民风一如泉之甘甜清纯。
古城人很早就有用水洗街的习俗。每逢集市散去,他们就在桥旁闸住河水,水便顺势流入四方街及其附近街巷。如今统一冲洗街道的习俗虽然没有了,但城内的居民仍然自觉地汲沟河之水,冲洗自家门前的街巷,因此古城路面总是很干净,特别是清晨,洁净得能清晰地辨认出五花石的每一种颜色。
女人当家,男人赋闲,是纳西人家的一道风景。女人们忙忙碌碌,做着比男子还重的活,直到老了,才靠在墙根晒晒太阳。她们披肩上的多个圆形刺绣图案似乎就是一种象征:肩担日月,背负星星,所谓“披星戴月”是也。而她们却那样的热情、质朴、平和,在她们眼中,似乎看不到岁月的沧桑。
悠闲的男人们,很多人擅长诗词、书法、绘画和音乐对他们来说,更要紧的,似乎就是传承与发扬光大本民族的古老文化。所以,在丽江古城,处处可闻古乐声。在农村,也几乎乡乡都有民间古乐队。吸收了多元文化的纳西古乐,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因为它还保留着几百年前甚至一千多年前的辞、曲,而这些在中国其他地区,已经失传。
怡情悦性的生活情调并非男人独有。古城每年春秋各有一次花会,届时各家会将自己得意的花卉盆景拿出来,与人共赏。而更加生活化的是在庭院栽花种草,一生不弃。一家人归于怡静的院落,喝茶,聊天,享受人生闲暇。古城人还有一种民间组织,由一群意气相投的亲邻、朋友组成,定期在家中设宴聚会,或到郊外野炊。每次聚会,各人都凑一份钱物,先由急需的成员拿去,如此轮流。这种活动以女性居多,有时她们还会邀请自己的丈夫参加。
在丽江古城,有一段真实的对话。一位外国记者问一位老人:这里的生活节奏是不是太慢了?老人说:每个人生下来就在奔向人生的终点,何必走得那样快呢?
纳西人有着神秘的东巴文化,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东巴,在纳西语中意为“智者”、“大师”,他们是东巴教的传承者,掌握着古老的东巴象形文字,熟悉东巴经书,是东巴文化的精英。
东巴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象形文字。学术界公认:古往今来,世界上以成千上万卷图画象形文字记录下本民族千百年文化的,只有一个纳西民族。这些称为东巴经的古籍,如今尚存2万多卷,分别收藏在中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中。它们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美国学者约瑟夫·洛克,在西方被誉为“纳西学研究之父”。从1923年开始,他曾在丽江一带生活了27年。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洛克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与其躺在医院凄凉的病床上,宁愿死在那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
丽江,是一个让人无法忘记的地方。1997年,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