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阿姆纳·纳塞姆 (翻译:裴道芳) | ENG (English)
印巴分治后,从印度迁到巴基斯坦定居的移民带来了许多印度的传统美食。有一道印度人叫做“粗面啦嘟球(Semolina Laddu)”的甜点,也随着移民的脚步,从德里一直传到巴基斯坦。拉嘟球本是一道为婚庆宴请而现做的特别甜品,但在那些祖辈从德里迁过来的家庭的餐桌上也经常出现它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啦嘟球被越来越多的巴基斯坦人所接受,而巴基斯坦人在这种印度甜点的本土化过程中,对拉嘟球的叫法也发生了变化,“沛迪宴”(peindiyaan)变成了“品怡宴” (piniyan)。
制作这道甜点的过程很有趣,但却十分费时。按照传统的做法,粗面啦嘟球通常是在新娘出嫁前夕制作完成的。因为一下子制作这么多的拉嘟球很不容易,新娘家年长的妇女们通常会被召集到一起,坐下来一边唱歌一边做啦嘟球。
我的外祖母向我介绍这道传统甜点的制作工序。她告诉我说,“做品怡宴需要的原料其实很简单,首先,把和好的粗麦粉倒入汤锅里,开锅后改用小火慢熬。要熬上好几个小时,注意不能糊锅。熬好后,满屋子里都会是特别好闻的食物的香味。然后把面糊盛到宽托盘里,加糖,再加上切好的烤坚果。”
她接着告诉我:“把各种坚果、熬好的粗麦面糊、糖充分搅拌匀后,女人们就开始用手把它们搓成一个个圆球。拉嘟球通常和网球一般大小,也可以比网球稍微大一点点。搓拉嘟球的关键一点,就是必须在面糊还是温热的时候把它搓成团。每次做完拉嘟球以后,女人们的手常常会因此变得通红通红的。”
搓成团状后的拉嘟球,要放在一边,静置至少一小时以上待它定型。在等待定型的时间里,女人们会同时开始准备一些装盘用的点缀或装饰。把椰肉压成碎末,杏仁切成薄片。待拉嘟球也差不多已定型时,还要在托盘上喷洒一点点牛奶,这样做是为了让拉嘟球不至于太干燥,也让它增添一些温润的口感。然后再把拉嘟球放到椰蓉里滚一下,让每个球上都沾上椰蓉。最后在放上一片杏仁薄片,然后用金色的锡箔纸包好。到这一步,拉嘟球就算做好了。做好的拉嘟球被整齐地码放到篮子里,然后被送去新郎的家里。
要追溯拉嘟球的历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拉嘟球本身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大众食品。南亚的拉嘟球,通常采用粗麦粉作为原材料。 “拉嘟” 这个词来源于“拉嘟咔”,意思是“小球”。通常是用普通面粉、糖和提炼后的纯黄油做成的面团,但也可以用豆粉或粗麦粉代替普通面粉。粗麦粉拉嘟球则是特意为节庆而制作的美食。
当我问为什么在婚礼上要吃拉嘟球时,祖母回答说:“婚礼上吃拉嘟球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习俗,象征着新人婚后的生活甜甜美美。”
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家人们要在待嫁女孩的膝盖处先放上一片绿色的槟榔叶,祝福她婚姻幸福。然后把拉嘟球放在槟榔叶子上,祝她好运,祈祷她在夫家的生活衣食无忧。
现在,像这样做正宗啦嘟球的很少见了,只有少数几家面包店还承接定制的索吉·拉瓦·啦嘟球(Sooji Rava Laddus)的单子,但据说卡拉奇周边仍有一些甜点店还可以买得到正宗的啦嘟球。一位面包师傅告诉我,他说,“我们家以前是从德里搬过来的,我父亲想和大家分享这些手工制作的甜点的味道。我们家用的是我曾祖母传下来的配方。虽然配方很简单,但有一些属于家庭秘制的,不能外传。因为需要很多昂贵的干果,所以做出来的这种点心不便宜,再者,现在市面上也很难买到包装用的金箔了。”
这道来自德里的美味佳肴,本是为了在新的环境中让人回忆起一种熟悉的家乡味道,庆祝和祝福人们过上甜蜜的生活。卡拉奇人仍然喜欢在特殊场合制作和食用这些美味的甜食。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尝一尝这些手工制作的美味甜点哦!